(一)检查意识及反应
发现突然意识丧失倒地者,首先确定现场安全,采用动作或呼叫来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如拍病人肩部并呼叫:“你怎么了?”对有反应者使其采取自动恢复体位;无反应病人应采取平卧位,立即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如怀疑病人有颈椎受伤,翻转身体时应保持病人头颈部和躯干在一个轴面上,以避免脊髓受到损伤。
(二)求救EMSS
拨打急救电话时,急救人员应该向EMSS调度员说明发病现场的位置、事情经过、发病人数以及相应的病情,以及采用的急救措施等。如是未经CPR培训的现场救助人员,可听从调度员的电话指导。
(三)检查呼吸、脉搏
时间限制在10秒之内。判断已无呼吸或仅有异常呼吸,且不能明确地触及大动脉搏动时,应立即开始CPR(心肺复苏术)。
(四)胸外按压
1.复苏体位:平卧位,平躺在坚实平面上。
2.按压部位:在胸骨中线中下1/3交界处,即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交叉处。
3.按压手法:急救人员跪在病人一侧身旁,一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双手指紧扣进行按压;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于同一轴线上,与病人身体平面垂直。用上身重力按压,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
4.复苏顺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5.按压/通气比为30:2,每5组30:2的CPR为一个周期,时间约2分钟。
6.按压轮换:2人以上CPR时,每隔2分钟,应交替做CPR,以免按压者疲劳使按压质量和频率降低。轮换时要求动作快,尽量减少按压的中断。
7.高质量胸外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幅度达5~6cm;确保按压后放松期胸廓完全恢复原状;尽量减少中断,中断时间<10秒;避免过度通气。
(五)开放气道与人工通气
1.开放气道方法
(1)仰头抬颏法:适用于病人无明显头、颈部受伤。病人取仰卧位,急救者站在病人一侧,将一只手放置病人前额部用力使头后仰,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放置下颏骨部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2)双手托颌法:在怀疑病人有颈椎受伤时使用。病人平卧,急救者位于病人头侧,两手拇指置于病人口角旁,余四指托住病人下颌部位,在保证头部和颈部固定的前提下,用力将病人下颌向上抬起,使下齿高于上齿。
2.人工通气方法
(1)口对口呼吸:急救者正常呼吸,用示指和拇指捏住病人鼻翼,用口封罩住病人的口唇部,将气吹入病人口中。
(2)口对鼻呼吸:用于口唇受伤或牙关紧闭者,急救者稍上抬病人下颏使口闭合,用口封罩住病人鼻子,将气体吹入病人鼻中。
(3)口对导管通气:对气管切开病人可通过导管进行人工通气。
(4)口对面罩通气:用面罩封住病人口鼻,通过连接管进行人工通气。
无论何种人工通气方法,急救者每次吹气时间持续1秒,应见胸廓起伏。
(六)AED电除颤
步骤:
1.打开AED电源开关,按照语音提示操作;
2.取出电极片,按照指示位置将电极片在病人身上贴牢(右侧:右锁骨下区,左侧:左乳头侧腋中线处),然后将电极片插头插入电源插口;
3.此时AED会自动分析心律,判断是否需要电除颤。请大家此时一定不要与患者有任何肢体接触;
4.当语音提示“建议电击”时,按下除颤键;
5.AED语音提示除颤完成,可以接触病人后,继续按30:2的比例进行5个周期的胸外按压。
(七)再次评估
再次评估病人自主循环是否恢复或有无明显循环恢复征象(如咳嗽、讲话、肢体明显的自主运动等),必要时再次除颤。
(八)注意事项
1.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AED优先使用,若无条件立即使用AED,应立即行心肺复苏。
2.一次除颤后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5个周期的CPR后(约2分钟),再评估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