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馆案例
案例一:男子铁西某球馆猝死,急救人员跪地抢救一小时惜败------我们都尽力了
近日,沈阳气温升高,天气渐渐转暖,不少市民走出家门做做运动。
“有人晕倒了,快打120!”3月25日下午,一名身穿黑色运动服的微胖男子在羽毛球场边突然倒下,男子倒地声音很大,一起打球的球友们虽然并不相识,但都放下球拍,开始帮着忙起来。
26日下午,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联系到了当时进行急救的医护人员,跪地急救的是沈阳急救中心的副主任医师冯大勇,他说:“该男子属于运动性心源猝死,才37岁,太年轻了,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我们都尽力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尽百分努力!”冯大勇称当时自己全身都湿透了。
案例二:男子猝死东单体育馆,协和医生十分钟成功挽救----有惊无险
3月25日晚上八点多,几名协和医生正在北京东单羽毛球馆打球,发现隔壁篮球场一中年男性突然倒地。
几位医生赶紧飞奔过去,发现是心跳骤停,随即呼叫120,同时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球馆里正好配备了自动除颤仪(AED),先后除颤四次,复苏总计十余分钟,终于转为自主心律,120迅速将病人就近转到同仁医院急诊,半个多小时后病人已经苏醒并能够讲话了。
晚上10点左右,江伟医生特地去同仁医院看望,患者正在等着做冠造,情况稳定。
同样是在体育运动的时候发生心脏骤停,有的结果让人想要点赞,有的只能让我们感到遗憾。
二、抢夺黄金五分钟的“救命神器”--AED
在惋惜的同时,我们在思考,这两个事件的结果如此不同,其中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我们深入的了解了当时现场的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做出了以下对比:
我们不难发现,两个真实案例中主要的区别就是是否有AED可以使用。
而就是这一个简单的不同,导致了两个家庭,甚至是两个朋友圈截然不同的感受。
生命中有太多的美好瞬间,乐在其中的我们多希望时间能够停滞,让我们永远活在这些瞬间里,好让我们同最亲近的人分享这些快乐。
如果我们没能经历这些充满欢乐、惊奇和幸福的时刻,生活又会是怎样的情境?
生命中的这些瞬间我们都是通过心脏来感受他们,然后在大脑中形成记忆,一次又一次的重现。
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们拥有生命中更多的珍贵时光,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们必须确保自己的心脏和大脑的健康。(译于美国心脏协会宣传片)
回顾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院外心脏骤停事件生存链:
一个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是否能存活下来,取决于以下五个环节
除颤是第三个环,也是院外急救最重要的一环,缺少这一环,就降低了一半成功急救的可能性。
所以只有我们更多人学会心肺复苏,学会使用AED,配备更多的AED,才能与急救车无缝连接,在心脏骤停事件中才能跟死神一较高下。
AED除颤仪适用于各类急救条件
适用于谁:
① 院外:汽车4S店、中小学、大学学校等各级运动会、社会马拉松、景区拓展活动、演唱会、军训、户外拓展、高铁站、团体旅游、工厂等生产企业、事业单位等人口密集的场所以及活动等。
② 院内:急诊、门诊等
③ 院前:急救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私人门诊、乡镇卫生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