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高达54.4万左右,平均每天就有近1500人发病;而即使是在一、二线城市中,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也尚未达到3%,大量患者在没有得到及时抢救的情况下就离开了人世。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下简称AED)是一种可供非专业人士使用的医疗设备,长期以来被称为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2020年10月27日,北京轨道交通系统正式启动了AED的配置工作。在此之前,上海、深圳、南京、天津、杭州、成都、苏州、青岛等城市均已在地铁站中配备了AED,与这些城市相比,北京地铁的这一行动显得有些姗姗来迟。
▲国贸站的AED
截至目前,北京地铁1号线全线的22座车站和4号线(大兴线)全线的35座车站均已完成了AED的配置,而地铁2号线和13号线的AED配置工作也已于近日开始,预计12月3日即可完成两条线路的AED全覆盖。以最早配置AED的1号线和4号线为例,这两条线路作为北京地铁系统配备AED的先行者,都是贯穿北京城市中心的骨干线路,承载着巨大的通勤客流。
▲建国门站的AED
据北京地铁官方网站显示,南北走向的4号线不仅途径西直门、北京南站等重要的交通枢纽,还连接了以中关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园区、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教园区、以西红门为代表的居住区和以颐和园为代表的旅游区,11月6日客流量达到了惊人的119.0万人次;而1号线作为北京地铁中历史最为久远的线路,更是早早成为了北京城市的“门面”:它西至石景山,东借八通线连接通州,在市内则沿长安街穿过了城市的核心。客流量大、地处中心、进出城通勤人员多,这可能是北京地铁优先选择这几条线路布置AED的共同原因。据北京市交通委的公开消息,北京地铁未来AED设备的安装工作将继续遵循“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原则,以每站1台AED设备的配置标准,于年底前完成地铁1号线、2号线、13号线、4号线、大兴线、大兴机场线、燕房线等7条线路105座车站的AED配置工作;而在此后的两年内,AED设备的安装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最终实现全市轨道交通路网地铁车站的AED全覆盖。
▲永安里站的AED
在北京地铁1号线,装有AED设备的橙色盒子已经被安装到了沿线各地铁站内。不过经过进一步观察即可发现,它们没有被直接安装到乘客最为密集的站台层中央,反而大多分布在了地铁站内部较为边缘的区域。
▲一号线五棵松站、南礼士路站、玉泉路站与木樨地站之间相似的示意图,其AED均分布在站点一侧入口处。
在1号线八角游乐园站,由于站点设计比较特殊,不出站便无法换方向乘坐,往四惠东方向的乘客要找到AED就不得不出站以后从马路对面的地铁口再次进站。
▲八角游乐园站示意图
在1号线的各站点里,每个橙色盒子侧边都布置着一个红色的安全锤。平时盒子的钥匙由站内工作人员保管,但如果进入紧急情况,乘客就可以使用安全锤将玻璃敲开,以便取出AED。地铁站内的这些AED设备显然才安装不久,没有任何使用过的痕迹,AED标签上显示的使用期限也较为宽裕;而地铁站内导览图上的AED标志很明显能够看出是最近新贴上的。
▲橙色盒子侧面的安全锤
▲AED细节图
▲北京地铁站示意图上新贴的AED图例
而经过观察,各站的AED设施基本没有工作人员在旁值守。1号线站点的工作人员对此解释说,橙色盒子内的AED设备是可移动式的,它形似书包,拎走即可使用;站内乘客如果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乘客心脏出现不适可以立即联系站点内的工作人员,他们将会相互联系,把AED设备尽快带到现场。
▲西单站的AED
而在北京地铁之外,北京市其他重点公共场所的AED配备也正在推进之中。11月26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及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意见建议,承诺2022年底前将实现重点公共场所AED设施的全覆盖;这一举措或将改善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长期以来急救设备设施配备较少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为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届时,人们在公共场所展开急救活动将会更加方便有效,当有人再次因心源性猝死倒下,我们将有更多的资本去和死神抢夺生的希望。
张竞壹 王浩然 | 采写
王梓溪 | 排版
田书殷 彭毅莉 | 摄影
彭毅莉 | 编辑